七股鹽山下雪了
(95.12.31)
為了不讓倒數跨年的前夕留白,阿盛和家人把握歲末最後一天,造訪了台南「七股鹽山」,精彩又特別的年終旅遊安排,為今年活動畫下了完美的句點。
上午,我們一行人由老弟帶路,浩浩蕩蕩來到了台南七股,不瞞您說,這兒還是阿盛第一次來呢。說到「七股」,它是位於台南縣的西南方,西臨台灣海峽,每年並以七股三景(鹽山、潟湖生態、黑面琵鷺)吸引來無數的觀光客,讓原本沉靜的濱海村落,頓時化身為充滿活力的鹽田綠洲,因此,這裡除了是黑面琵鷺賞鳥最佳去處外,當地的鹽田、鹽山更具盛名。在台灣早期,鹽業與當地百姓的民生幾乎息息相關,如今功成身退的鹽田,角色易換,堆積的鹽山,可說是成了七股的著名地標。
話說「七股鹽場」創建於日據時代,是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曬鹽場,由於當時生產成本偏高,無法與進口鹽競爭,面對鹽業式微的殘酷事實,台鹽公司不得不在2002年全面關閉曬鹽場,轉型重新出發,因此曬鹽產業從此正式走入了歷史,回顧鹽業的興盛與沒落,美麗感傷的鹽田景觀,曾是曬鹽人家難以抹滅的記憶,更為鹽業發展寫下了一頁滄桑史。
台鹽公司的轉型經營,也算是一個相當成功的例子,它在七股鹽山周圍土地,利用台灣傳統曬鹽現有素材,精心打造了結合歷史、產業、文化、藝術與生態的遊憩園區,裡頭有鹽山廣場、不沉之海、攤販區、搖擺火車、鹽山、扇形廣場、驛馬站…等多項各類設施,並投入巨資在鹽山附近興建了「鹽業博物館」,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參觀。
上午十時許,阿盛停妥車子(每次停車費為100元),帶著歡心好奇的心情,和家人一起進入了鹽山遊憩園區。哇~,二座聳立於眼前的白色「雪山」,不就是遠近馳名的七股鹽山?沒錯!有著「南台灣長白山」之稱的七股鹽山,和我們相約在今朝囉。皚皚鹽堆,在陽光照射下,顯得格外耀眼奪目,親臨雪白景致,彷彿置身於銀色世界,興奮之情,心中不免要驚呼:「下雪了,七股鹽山下雪了!」呵!我說欣賞美麗雪景,不一定要到合歡山和玉山唷。
其實七股鹽山園區,有鹽山主峰與鹽山北峰兩座,這裡原本是七股鹽場的曬鹽堆置場,雖然二峰毗連,不過這兩峰的「鹽源」可是大相逕庭喔。阿盛先來介紹主峰,主峰的鹽屬七股鹽場末代曬鹽,鹽堆約有十多公尺高,因長年露天置放而自然結塊,質地極為堅硬紮實,表層因有塵埃覆蓋,鹽堆略呈土色,是七股鹽山的主角,站在峰頂上,縱橫阡陌的魚塭與鹽田風光一覽無遺。而北峰的鹽,則來自西澳洲,是台鹽公司與海外合資鹽場所生產,質地較雪白鬆散,是七股鹽場粉碎鹽工廠的原料鹽,鹽堆呈白色,攀登此峰,有著異國雪景的風情,踏雪樂趣,更讓人留戀忘返,心動了嗎?那就和阿盛一起攻頂吧!
七股鹽山主峰,鹽峰地勢緩和,並設有階梯步道及繩索圍欄,攻頂容易且安全,峰形為東側陡峭西側平緩,展望視線極佳,在此除了可以欣賞到星羅棋布的鹽田與魚塭外,各種姿態的黑面琵鷺生態雕像做得唯妙唯肖,對於無緣看到真實黑面琵鷺的人來說,還可一解心血來潮的賞鳥慾呢。視野角度再往北轉移,能遙望雪白的鹽山北峰,並可鳥瞰鹽山全景,此時更有著「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識鹽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」的登高望遠意境。
賞玩鹽山園區,走累肚子餓了嗎?不用擔心,七股三寶(蚵仔、虱目魚、吳郭魚)正準備伺候著您呢。在七股鹽山遊憩園區裡頭,也有規畫美食攤販區,像是蚵仔煎、蚵嗲、炸蝦捲、蚵仔捲、虱目魚湯、海產粥…,美味海鮮應有盡有,看了令人垂涎三尺。這天適逢放假日,消費人潮一波又一波,現場萬頭攢動好不熱鬧,這景象,讓阿盛提前感受到過新年的歡樂氣氛。
也許您正計畫要到台南「七股鹽山」旅遊,可是卻不知道交通要如何行駛,沒關係,現在阿盛就告訴您:以國道一號而言,不管您是南下或北上的遊客,皆從麻豆佳里交流道下,再往「佳里」方向沿176號縣道行駛,接台17線(濱海公路),再順176號縣道往西行,行程約二十分鐘即可抵達七股鹽山(如附圖)。
狂賀!!!「台灣新聞報」於 96.01.08 以大幅的版面,報導本篇旅遊札記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