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東縣原鄉部落禮納里巡禮 2013.12.24 星期二 晴
【精彩影音 先睹為快】
民國98年八八水災(莫拉克颱風)重創了屏東縣許多原鄉部落,其中的霧台鄉好茶村、瑪家鄉瑪家村及三地門鄉大社村尤甚,居住環境受創後,因地質脆弱、土質鬆動,均被評定為安全堪虞地區,已不適合居住,為顧及居民生命安全,經政府與當地居民商議後,決定集體遷村,並於2010年12月25日入住原為瑪家農場的禮納里(Rinari),Rinari是排灣語,意指等待祝福、備受神祝福的地方。這裡雖然是災後永久屋基地,卻是魯凱族與排灣族共同生活的新居地,濃濃的部落氣息在禮納里呈現,也重現了魯凱族與排灣族原汁原味的部落采風。
屏東縣禮納里位於舊稱的瑪家農場,在傳統領域上屬於瑪家部落(日據時代之前),這兒也是原住民早期的活動範圍,選擇在此有其重大深遠意義。這塊迦南美地的興建開發,經行政院重建會各部會協調後,交由臺灣世界展望會來援建永久屋。
禮納里整個基地約94公頃,其中近30公頃規畫為永久屋和公共設施(含學校),行政區域隸屬於瑪家鄉,新社區興建後,政府安置了好茶村177戶、瑪家村132戶、大社村174戶三部落的居民(總計483戶永久屋),為讓部落於新居地永續保有原鄉文化風貌與功能,更興建教會、部落文化綜合活動中心、部落廣場以及產銷發展中心…等,提供生活文化休憩及部落產業發展,希望入住族人能夠忘掉災後的傷痛,提起勇往直前精神,來創造部落的新未來。
在禮納里接待家庭住宿過的總統馬英九先生,曾讚稱此地為台灣的「普羅旺斯」,為此,還引發了不少討論話題呢,姑且將政治煙硝放一邊,這兒確實空氣清新、環境優雅、視野良好,雖然沒有葡萄園、薰衣草及向日葵的花海,卻能感受到部落的那份安寧與溫馨。
介於好茶村與大社村之間的硬體建設,還有產銷發展中心(尚在興建中)和長榮百合國小(附設幼稚園)。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這所理念教育學校,乃由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贊助認養,於民國100年02月25日動工,民國101年04月30日竣工啟用,工程經費達1.5億元,校園占地約1.2公頃,受限地形之故,校地呈狹長狀,校舍建築區塊有運動場(瞭望塔)、文化探索教育區、戶外劇場、教學行政區以及幼稚園教室區,目前學童有102位。學生在知足惜福的成長過程中,比都市的孩童懂事有禮貌,見到客人來訪,都會微笑的說:「客人好!」,這就是生活教育的成果。
透過總務主任(吳進源先生)的引見介紹,阿盛有幸認識了長榮百合國小首任校長陳世聰先生(高師大教育學博士),晤談中了解,陳校長對於部落學童理念教學默默付出,深根教育不遺餘力,實為教育界之翹楚。
↑ 前往屏東縣禮納里部落,可由台24線公路(三地門大橋旁)或縣道187線進入。
↑ 途經三地門鄉
↑ 漂亮的雞蛋花
↑ 往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方向 (不進入)
↑ 屏東縣北葉村東於白賓山稜線與瑪家鄉為鄰,西南以牛角灣溪上源與涼山村為界,西北則分別與內埔鄉隘寮村、水門村相接,北隔隘寮南溪與三地門鄉相對。
↑ 屏東縣北葉村,北隔隘寮溪與三地門鄉相對。
↑ 屏東縣瑪家鄉公所 (屏東縣瑪家北葉村風景巷85號)
↑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門口右轉,行駛約1公里即可抵達禮納里部落。
↑ 上坡途中可俯瞰到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的停車場
↑ 沿途景致 (臺灣澤蘭?)
↑ 屏東縣禮納里部落大致上是由霧台好茶村、瑪家鄉瑪家村和三地門鄉大社村三個部落的居民組合而成,其中還有長榮百合國小及產銷發展中心。
↑ 屏東縣禮納里部落永久屋基地紀念碑
↑ 禮納里(Rinari)簡介
↑ 禮納里瑪家穀倉(Kubav) 展售中心
↑ 澳門學生參訪禮納里
↑ 青年集會所 (Ca kar)
↑ 禮納里部落-瑪家村
↑ 禮納里部落-瑪家村
↑ 禮納里部落-瑪家村 (部落族人常以其天賦藝術專長來裝潢佈置自己的家園。)
↑ 頗富喜氣的聖誕紅
↑ 禮納里部落延續了原本的文化和生活,並保有部落門牌。(聖誕節快樂)
↑ 這條中央大道(和平路)是通往大社村的主要幹道,也是好茶村與瑪家村的地域分界線。
↑ 霧台鄉好茶村幾乎為魯凱族人
↑ 好茶村,不產茶,它是西魯凱族部落(Kochapongane)的古茶柏安,其意為「雲豹的故鄉」。
↑ 霧台鄉好茶村簡介
↑ 禮納里部落算算大概有九間教堂
↑ 禮納里好茶教堂
↑ 由部落的永久屋的外觀可略知屋主的地位與專長
↑ 禮納里部落的馬路以「巷」來編排
↑ 永久屋每戶都有其家名與人名
↑ 禮納里部落環境優雅、空氣清新
↑ 永久屋外牆圖騰裝飾,有著濃濃的原住民部落的風味。
↑ 禮納里部落三不五時會有遊客前來參觀
↑ 這兒沒有菜市場,平常會有賣菜車穿梭部落兜售。
↑ 政府安排部落族人技能訓練課程
↑ 今天的訓練課程為製作「小米披薩」
↑ 禮納里部落佔地約28公頃,行政區位處於瑪家鄉。
↑ 馬路旁曬咖啡豆
↑ 禮納里永久屋,乍看彷彿來到休閒渡假村。
↑ 瑪家鄉瑪家村部落活動中心
↑ 瑪家鄉瑪家村的玫瑰教堂
↑ 先前崑山部落(Tanavakun)行政區隸屬於瑪家鄉瑪家村的第一鄰與第二鄰
↑ 禮納里部落設置教堂的密度極高
↑ 禮納里永久屋是由臺灣世界展望會援建,屋舍建築為二樓歐式木屋。
↑ 教堂極富原住民風采 (魯凱族)
↑ 禮納里永久屋部落,目前有35戶擔任接待家庭,他們將住宿遊客當成家人,訴說部落的故事,分享生活體驗,循序漸進走向觀光產業。
↑ 禮納里族人不再怨天尤人,憑著自己的力量走出風災陰影。
↑ 禮納里居民大多以雕刻及彩繪來妝扮自己的家園,讓部落增添了不少藝術氣息。
↑ 順著地上的足跡,慢活部落假日市集。
↑ 百合花的象徵意義,對於魯凱族而言,已深植人心。
↑ 殺山豬
↑ 蕩鞦韆是魯凱族豐年祭中最盛大的活動,鞦韆以四根長竹為骨架,單索的末端環繞成一個圓圈,女孩兩腳合併踏在圈內用力蕩高,男子在旁協助,因而成為男女互相認識、傳達情意的管道。
↑ 產銷發展中心(尚在興建中)
↑ 參觀好茶村及瑪家村後,在前往大社村路上經過了長榮百合國小。
↑ 因為八八風災,讓長榮百合國小誕生了。
↑ 屏東縣瑪家鄉長榮百合國小 - 教學行政大樓
↑ 禮納里部落族人已慢慢走出八八水災陰霾。
↑ 屏東縣瑪家鄉長榮百合國小,是由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贊助認養。
↑ 長榮百合國小的成立,部落孩童有了快樂學習環境。
↑ 長榮百合國小 - 行政大樓長廊
↑ 透過總務主任(吳進源先生)的引見介紹,阿盛有幸認識了長榮百合國小首任校長陳世聰先生(高師大教育學博士),晤談中了解,陳校長對於部落學童理念教學默默付出,深根教育不遺餘力,實為教育界之翹楚。
↑ 長榮百合國小 - 圖書室 (一、二樓)
↑ 教室走廊漂亮的聖誕節裝飾
↑ 長榮百合國小目前學童有102位,學生在知足惜福的成長過程中,比都市的孩童懂事有禮貌,見到客人來訪,都會微笑的說:「客人好!」,這就是生活教育的成果。
↑ 教室走廊很不簡單唷
↑ 文化探索教育區的戶外劇場
↑ 長榮百合國小 - 運動場
↑ 長榮百合國小 - 運動場
↑ 極為醒目的瞭望台(塔)
↑ 長榮百合國小運動場除了司令台,還設有A、B、C、D四個看台。
↑ 瞭望台迴旋樓梯 (亦可搭電梯)
↑ 學校瞭望台視野極佳
↑ 長榮百合國小校園占地約1.2公頃,受限地形之故,校地呈狹長狀,校舍建築區塊有運動場(瞭望塔)、文化探索教育區、戶外劇場、教學行政區以及幼稚園教室區。
↑ 視線可及瑪家穀倉遊客中心及瑪家活動中心
↑ 好茶村、瑪家村永久屋區域一覽無遺
↑ 長榮百合國小交通導覽圖
↑ 從長榮百合國小往南行駛5分鐘,即可抵達大社村永久屋。
↑ 禮納里 - 大社村
↑ 大社村族人(排灣族)多以木雕、工藝設計來佈置自己的家園。
↑ 大社村每戶人家門前有花有草,整個社區表現出優雅與寧靜。
↑ 大社村教堂
↑ 三地門鄉重建服務中心
↑ 大社村綜合活動中心
↑ 部落活動廣場
↑ 大社村綜合活動中心
↑ 雕刻裝飾圖騰在這兒隨處可見
↑ 大社教會
↑ 和平路原住民圖騰藝術
↑ 禮納里部落空拍圖 (好茶村177戶、瑪家村132戶、大社村174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