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遊大崗山風景區
(2011.11.06)
那天阿盛開車無意間聽到收音機播放某歌星所唱的「戀戀沙崙站」,音樂很動人很好聽,歌曲裡頭有提到「大崗山也真迷人…」,日前,真不巧又看到報紙在介紹大崗山風景區,景點豐富且新奇,呵,這讓阿盛掀起了探訪的興趣,於是做足功課按圖索驥,來個尋幽訪勝、一探究竟。由於大崗山風景區極為廣泛,範圍涵蓋了岡山、燕巢、阿蓮及田寮等四個區域,要玩透整個大崗山,除了要有閒功夫,還得要有真功夫(體力和腳力)呢,因此阿盛這回決定以「分期旅遊」方式來圓夢,不同的區域,共造訪了三次。
不同的區域?沒錯,其實大崗山因地形的關係,分為前山與後山,前山是宗教區、自然生態區、入口意象園區,後山則是以鐘乳石、珊瑚礁石灰岩為人稱奇,如石母乳洞(一線天)、盤龍峽谷、減肥洞、密婆洞、碧水洞、軍事洞穴…等,皆是獨特的自然奇景。另外,距離後山不遠的田寮「小滾水泥火山」、「月世界」,更是南台灣奇特地形地貌(惡地形)的代表作,也值得順道一遊。
民國七十年代以前,大崗山大部份區域均為軍事管制區,山頂有空軍的雷達站和飛彈營,山下也有陸軍的裝甲旅(天山營區),一般登山遊客是禁止進入的,後來因政府解嚴了,遊客才得以揭開大崗山的神秘的面紗。現今登山遊客變多了,不過大都活躍於前山的宗教區(登山步道),後山巖因地理位置的關係,遊客數量較少,但這兒的珊瑚礁岩地形變化,猶如鬼斧神工,比前山更為豐富精彩。
和老婆第一次來到大崗山風景區,感覺風景非常優美,心情格外輕鬆愉快。山下的入口意象園區腹地寬廣,景色綠意盎然,園區內設有停車場、生態池、自然生態造景、舞台廣場以及旅客服務中心,相關單位每年會在此舉辦「大崗山龍眼蜂蜜文化節」活動。走過「大崗山風景區」牌樓,右側小路通往「菩提大道」,主幹道直行則通往宗教區,這個區塊可是宗教聖地唷,寺庵聚集於前山,如超峰寺、蓮峰寺、龍湖庵、福全堂、靜修寺、華山聖堂…,珊瑚礁岩洞甚多(如十八羅漢洞),寺廟依山石地形而建,因此登山步道穿梭各寺廟之間,古榕盤根錯節,景致蔚為奇觀。走累了,歇腳於涼亭,讓微風輕輕吹拂;居高臨下,可俯瞰到阿蓮區美麗景致。
再訪大崗山風景區,這趟來到了十分綠意的自然生態區。前往此處阿盛認為有三個入口點,第一個就是自然生態區的正規入口處,另一個是從超峰寺旁往佬師廟方向的登山步道走亦可,第三個入口點是騎單車族的路徑,也即由稜線公路旁三角公園進入。一進入大崗山自然生態區,豔紫荊花開滿枝頭,漫步園區間,曲徑通幽,生態豐富。生態區步道沿途設有許多觀賞及休息的駐點,如生態池、綠園、觀景平台、相思步道、礦區陳列館、涼亭、瞭望台、木棧道、休憩廣場…等,是健身舒壓的好所在。
想暢遊大崗山,後山巖是不能錯過的旅遊區域。依計劃,阿盛第三次再訪大崗山,沿著高37公路往朝元寺方向走(約2.5K處),於朝元寺旁的石階往上爬,再接產業道路前行(有鋪設水泥),不久會先看到右側的軍事洞穴(坑道),繼續前行再經過密婆洞(台語),不過沒發現蝙蝠的蹤跡。由碧水洞(寺廟)旁拾階而上,不一會兒的功夫,如峽谷般的雄偉山壁聳立眼前,據說該處因地層變動,山背龜裂形成一條長百米、寬二米的山溝,後人稱之為一線天(石母乳洞),一線天的兩邊山壁留下歲月的痕跡,有的鐘乳石柱組合而成,有的像魚鱗般的波紋,景致讓人嘆為觀止。再往前繼續探索,情人洞、減肥洞考驗著阿盛的身材與膽量,洞內的路徑幽暗曲折,伸手不見五指,想探險者,阿盛強烈建議攜伴同行,並配戴頭燈或手電筒,入洞後以側行、半蹲、臥倒、縮肚、匍匐方式前進,使出渾身解數,才能通過驚險又刺激的考驗喔。
延續剛才探險的熱度,循著軍事稜線道路往「盤龍峽谷」,這裡叉路不明顯但有指標(西側),穿越竹林,不久便看到了盤龍峽谷,其因岩壁上長滿盤龍木而得名。盤龍峽谷地質為珊瑚礁石灰岩,峽谷長約285公尺,景觀氣勢磅礡,兩壁原始生態豐富,步道小徑穿山而過,仰望天空成了一條線,因此有一線天的稱號,不過為了與石母乳洞的一線天做區別,故而取名為「盤龍峽谷」。沿著稜線道路前行,路經三角公園及天靈洞,此時夕陽餘暉照臉龐,轉眼間來到了雷達觀景土雞城。看夕陽、吃土雞,夜幕低垂華燈初上,山下的萬家燈火,像似天上點點繁星,如此美麗夜景,真是迷人~!
【影音欣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