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訪高雄旗尾山 2014.02.17 星期一 晴
【精彩影音 先睹為快】
上個月到高雄美濃採番茄時,遠眺醒目的旗尾山祠涼亭,心想有機會的話,一定要登山造訪旗尾山,一窺它的神秘面紗。真高興,今天終於擺脫連日來的壞天氣,難得天空清朗、陽光和煦,趕快把握美好時光,阿盛現在要去爬山囉。
在造訪旗尾山之前,途經「旗山溪地景主題步道橋」,由於旗尾河堤公園景色十分怡人,因此阿盛為之駐足停留,欣賞溪河景致及步道橋建築之美。旗山溪地景主題步道橋,全長為536公尺,它是利用以前台糖五分車鐵路橋的橋墩來重建,為一座雙層的鋼構橋梁,並採Z字造型設計,上下兩層人車動線分開(上層為人行道、下層為單車道),架構創意獨具。曾經遭遇莫拉克颱風破壞的地景主題步道橋,如今浴火重生展現新風貌,屹立於旗山溪,此特殊橋梁儼然已成為旗山地區的新地標。
旗山溪地景主題步道橋,橫跨旗山溪(即楠梓仙溪下游),右岸端在旗山中華路(台3線)406K堤防上,左岸端則在旗尾山第一登山口附近,橋樑造型優美輕巧,悠閒徜徉於橋上,欣賞廣闊的旗山溪景,無論騎單車、走路散步皆宜,是一處運動休閒的好所在。
延伸閱讀:旗山溪地景主題步道橋
閒逛旗山溪地景主題步道橋,當作是登山前的暖身運動,再繼續走「高113-2」(竹寮巷),不久,便可抵達旗尾山登山口。本想今天禮拜一應該沒有登山客才對,阿盛這回可要當個獨行俠了,沒想到在第三登山口巧遇當地居民(古先生),非常感謝他的一路作伴及熱心導覽。
高雄的旗尾山,海拔高度為318公尺,是屬於玉山山脈的末端山嶺,為台灣小百岳之一,其介於美濃與旗山之間,因旗尾山群山脈稜線呈鋸齒狀,有如三角旗旗尾,所以稱它為旗尾山(古代稱旂尾山)。攀登造訪旗尾山共有三個登山口,第一登山口在「高113-2」的5.3K處(即旗山溪地景主題步道橋左岸端對面),第二登山口在4.4 K處,第三登山口在3.5 K處,其中第一與第二登山路線沿途都是岩石泥土小山路,兩條路線會合後,再與第三登山路線(第780階處)銜接,第三登山路線則是階梯式水泥步道(共有941階),快接近山頂旗尾山祠涼亭的登山階梯極為陡峭,爬坡角度幾乎呈70度,是真的,不要懷疑。
這次處女行的登山路線,選擇不走重複路線折返,阿盛由第三登山口上山,再走第二登山路線下山,共耗費約兩小時。第一登山路線的階梯通天陡峭,第二登山路線的險峻稜線也不遑多讓,懸崖峭壁山徑險惡,大部分路段需攀岩拉繩,這也讓許多膽怯登山客打退堂鼓,所以囉,遇雨不建議走此登山路線(第一登山路線雖陡但較安全)。
順利攻頂後,便抵達旗尾山祠涼亭,涼亭外形酷似台北的「中正紀念堂」,站在這兒,居高臨下,展望性極佳。登高望遠,三百六十度的全景視野,可俯瞰眺望到美濃平原、象山、楠梓仙溪、旗山市區,甚至可遠望到馬頭山、南大武山、北大武山、中央山脈…,山川景致盡收眼底,這美麗悠閒感覺,來過這兒的人就知道。
↑ 因旗尾的群山山脈稜線呈鋸齒狀,有如三角旗旗尾,所以稱它為旗尾山(古代稱旂尾山)。
↑ 今天的目的地 ─ 旗尾山 (旗尾山祠涼亭)
↑ 第一登山口在「高113-2」的5.3K處(即旗山溪地景主題步道橋左岸端對面)
↑ 第二登山口在「高113-2」(竹寮巷)的4.4 K處
↑ 第三登山口在「高113-2」的3.5 K處 (比較安全但很陡的登山路線)
↑ 阿盛在第三登山口留影
↑ 第三登山路線沿途景致
↑ 走了一段500公尺水泥路後,接著就是腳力大考驗的陡峭階梯了。
↑ 本想今天禮拜一應該沒有登山客才對,阿盛這回可要當個獨行俠了,沒想到在第三登山口巧遇當地居民(古先生),非常感謝他的一路作伴及熱心導覽。
↑ 登山步道一開始來個迴旋「梯」下馬威
↑ 30度斜坡
↑ 45度斜坡
↑ 拾級而上 (第三登山路線水泥階梯)
↑ 快追不上古仔了
↑ 終於追上山友了
↑ 仙人臺上美麗風景
↑ 仙人臺 (第一、二、三登山路線總交會處)鳥瞰旗山市區
↑ 高雄的旗尾山,海拔高度為318公尺,是屬於玉山山脈的末端山嶺,為台灣小百岳之一。
↑ 加油,攻頂衝刺!
↑ 快接近山頂旗尾山祠涼亭的登山階梯極為陡峭,爬坡角度幾乎呈70度,是真的,不要懷疑。
↑ 啥植物?
↑ 呼!旗尾山祠涼亭近在咫尺(涼亭前的圓形拱門)。
↑ 旗尾山祠涼亭
↑ 旗尾山三等三角點
↑ 旗尾山海拔高度為318公尺
↑ 選擇第三登山口的路線,至山頂階梯共有941階。
↑ 旗尾山頂的高雄十大名山木匾
↑ 剛認識的山友,話匣子一打開,大家交換旅遊心得。
↑ 高雄的旗尾山,其介於美濃與旗山之間,登頂依欄鳥瞰美濃平原。
↑ 旗尾山頂風光
↑ 旗尾山頂遠眺人頭山、金字面山方向的稜脈山嶺。
↑ 古仔山友說,這座山叫象山,因為山形很像大象。
↑ 馬頭山
↑ 俯瞰美濃平原
↑ 登上旗尾山,不只可鳥瞰楠梓仙溪、旗山市區、美濃平原…,還能遠眺到南大武山、北大武山、中央山脈…,山川景致盡收眼底。
↑ 旗尾山頂俯瞰剛才做暖身運動的「旗山溪地景主題步道橋」
↑ 看見台灣! (象山頭與美濃平原)
↑ 遠眺杉林區方向
↑ 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
↑ 涼亭二樓觀景窗
↑ 第一、二、三登山路線銜接處,也即第三登山路線第780階處。
↑ 這次處女行的登山路線,選擇不走重複路線折返,阿盛由第三登山口上山,再走第二登山路線下山,共耗費約兩小時。
↑ 第二登山路線
↑ 第二登山路線稜岩
↑ 稜線岩徑
↑ 稜線岩徑
↑ 稜線岩徑
↑ 雖然第一登山路線的階梯通天陡峭,但第二登山路線的險峻稜線也不遑多讓,懸崖峭壁山徑險惡,大部分路段需攀岩拉繩,這也讓許多膽怯登山客打退堂鼓,所以囉,遇雨不建議走此登山路線(第一登山路線雖陡但較安全)。
↑ 攀岩拉繩走棧板
↑ 有點像燕子崖…
↑ 隨著海拔高度的下降,旗山市區與旗山溪景色愈清晰、愈親近。
↑ 在看我嗎?沒關係,你可以再靠近一點。(旗山市區)
↑ 回首來時路,仰望旗尾山頂。山友說,從旗尾山祠涼亭稜線縱走到杉林區須耗費六、七個小時。
↑ 第一、二登山路線交會處
↑ 下山回到第二登山口「高113-2」(竹寮巷)
延伸閱讀:旗山溪地景主題步道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