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訪霧台谷川大橋&佳暮部落
(2013.10.10)
連接霧台與三地門,也是霧台唯一聯外的橋樑(台24線)「霧台谷川大橋」,於十月五日終於正式通車了,這天是霧台居民歡欣鼓舞的日子,因為以後進出家園,不用再受到水災的威脅,讓回家的路更平安更近了。
原本的橋樑「伊拉橋」,在重建後取名為「霧台谷川大橋」,它是霧台鄉民的「生命之橋」,這座殷切期盼已久的橋樑,對於霧台居民來說實在太重要了。重建後的新橋樑全長有654公尺,最高墩柱達99公尺,堪稱目前國內最高橋墩橋梁,建造斥資約新台幣7.3億元。另外,為了紀念在莫拉克颱風中,駕駛直升機搶救村民而不幸罹難的三名救災英雄(張順發、王宗立、黃鎂智),於霧台谷川大橋西側引道三地門端,設置了「八八風災救災英雄紀念碑」,以緬懷其英勇事蹟,旁邊的觀景臺可俯瞰到整座橋梁及隘寮北溪河谷全景。
參觀完新建的霧台谷川大橋,因為時間還很充裕,所以我們再拜訪了離這不遠的佳暮村,看看八八風災後重建的情況。
由霧台谷川大橋三地門端橋頭(台24線公路)左轉切入屏38鄉道,行約8公里即可抵達佳暮村。這條崎嶇蜿蜒的山路,目前除了路面狹窄、路況不佳外,路基坍方處也不少,看來佳暮部落的重建工作,可是一條艱辛又漫長的路。
阿盛坐在舊佳暮部落的涼亭休息,眺望對面的新佳暮部落,並與村民閒話家常,他們表示,佳暮村目前分為「新佳暮部落」與「舊佳暮部落」,由於遷居長治永久屋及人口外流之故,舊佳暮部落現僅有十一戶,新佳暮部落約有二十幾戶,設有活動中心,聚落人口不是很多,村民大都為魯凱族人,以種植愛玉、山芋、蕃薯、養水鹿、採靈芝…為其主要經濟來源。
說著說著,嘿,不覺中已到中午用餐時間,小吃店老闆娘幫我們煮了兩碗泡麵,還請了二杯深山靈芝茶,坐在涼亭內,邊用餐聊天,邊欣賞山巒河谷美景,讓微風輕輕的吹著,啥事都拋到腦後,哇~!這也是人生一大享樂唷。
【精彩影音 先睹為快】
↑興建中的霧台谷川大橋 (2012.10.05阿盛拍攝)
↑令人懷念的伊拉牌樓,如今已不復存在。(2009.04.30阿盛拍攝)
↑通往霧台的台24線公路,邊坡經常有大片土石滑落,目前改以明隧道「撐場面」。
↑霧台谷川大橋西側引道三地門端,設置了觀景臺,可俯瞰到整座橋梁及隘寮北溪河谷全景。
↑觀景臺位在台24線的31.5K處
↑為了紀念在莫拉克颱風中,駕駛直升機搶救村民而不幸罹難的三名救災英雄(張順發、王宗立、黃鎂智),於霧台谷川大橋西側,設置了「八八風災救災英雄紀念碑」,以緬懷其英勇事蹟。
↑「霧台谷川大橋」,橋樑全長有654公尺,最高墩柱達99公尺,堪稱目前國內最高橋墩橋梁,建造斥資約新台幣7.3億元。
↑霧台唯一對外的聯絡道路「霧台谷川大橋」,跨越隘寮北溪。
↑圖中霧台谷川大橋右側(下游)為伊拉(谷川)部落
↑伊拉(谷川)部落
↑「霧台谷川大橋」,於十月五日終於正式通車了,這天是霧台居民歡欣鼓舞的日子,因為以後進出家園,不用再受到水災的威脅,讓回家的路更平安更近了。
↑谷川大橋的霧台端(伊拉)
↑原本的橋樑「伊拉橋」,在重建後取名為「霧台谷川大橋」,它是霧台鄉民的「生命之橋」,這座殷切期盼已久的橋樑,對於霧台居民來說實在太重要了。
↑谷川大橋的霧台端
↑霧台谷川大橋的景觀設計相當用心,以象徵魯凱族人代表元素的百合花、百步蛇、陶甕及雄鷹羽毛等圖騰做設計,深刻融入了當地部落風情。
↑霧台谷川大橋將成為三地門及霧台最具特色的景觀地標
↑隨著谷川大橋的通車,這條原本車水馬龍的伊拉聯外道路,現在只剩伊拉部落的居民在使用而已。
↑伊拉便橋與霧台谷川大橋
↑伊拉便橋終於功成身退了
↑伊拉便橋
↑霧台谷川大橋高聳的橋墩「一柱擎天」
↑霧台谷川大橋,99年12月開工,102年9月底完工,102年10月05日正式通車。
↑參觀完新建的霧台谷川大橋,因為時間還很充裕,所以我們再拜訪了離這兒不遠的佳暮村。
↑由霧台谷川大橋三地門端橋頭(台24線公路)左轉切入屏38鄉道,行約8公里即可抵達佳暮村。
↑霧台谷川大橋蜿蜒的線形,猶如蒼龍凌駕雲霧,身隱山谷中。
↑隘寮北溪壯麗景致
↑隘寮北溪與遠處的霧台谷川大橋
↑崎嶇蜿蜒的「屏38鄉道」
↑屏38鄉道目前除了路面狹窄、路況不佳外,路基坍方處也不少,看來佳暮部落的重建工作,可是一條艱辛又漫長的路。
↑屏38鄉道沿途美麗風光
↑到此造訪,行車可要格外小心。
↑溪谷景致媲美中橫
↑潺潺水流~,滾動生命帶來希望。
↑阿盛到此一遊
↑峽谷隘門
↑山中樹林涵養豐沛水分,所以造就了大大小小的瀑布。
↑看到這顆大岩石,佳暮部落即將抵達。
↑大自然的反撲,您我得省思。
↑佳暮部落快到了
↑經過一番崎嶇道路折騰,佳暮部落終於到囉。
↑佳暮獵人雕像
↑新佳暮部落雜貨店,村長胞妹經營。
↑由新佳暮部落遠眺舊佳暮部落
↑已撤掉的佳暮部落派出所
↑新佳暮部落目前有二十幾戶人家
↑新佳暮部落活動中心
↑恐怖哦~
↑舊佳暮部落現僅有十一戶人家
↑舊佳暮部落
↑舊佳暮部落唯一的小吃店 (前方那棵毛樹據說已有100多年的數齡了)
↑魯凱族精神塑像
↑坐在舊佳暮部落的涼亭休息,眺望對面的新佳暮部落。
↑部落村民大都以種植愛玉、山芋、蕃薯、養水鹿、採靈芝維生。
↑不覺中已到了中午用餐時間,小吃店老闆娘幫我們煮了兩碗泡麵。
↑小吃店老闆還請了我們二杯深山靈芝茶,坐在涼亭內,邊用餐聊天,邊欣賞山巒河谷美景,讓微風輕輕的吹著,啥事都拋到腦後,哇~!這也是人生一大享樂唷。